Welcome to WWW.SXUFE.EDU.CN
栏目列表
· 专业概况
· 2013申报材料
· 建设专栏
· 实践教学
· 教改项目
· 学科竞赛
· 精品课程
· 学习心得
· 师资队伍
· 教学条件
· 人才培养
· 成果展示
 
精品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
2013年03月23日 19:36

本课程的历史经历了十多年之久,发展大致如下:

本科生教学

1990-1995:授课对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信息管理在实践中的问题。主要的授课教师:贾艳萍,张庆芳,尚成国。

1995-2000:授课对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各类应用系统的主要模块及运作流程,系统开发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开发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授课教师:贾艳萍,尚成国,韩雅鸣,张庆芳,张志军。教材:陈佳主编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薛华成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0-至今:授课对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各种应用系统的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知识。主要的授课教师:韩雅鸣,张志军,王海竹,贾艳萍、李建芬。教材:黄梯云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

研究生教学

2002-至今:授课对象是MBA学员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的目的是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及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创造企业的竞争力,合理利用和规划企业的信息资源方面的基础知识。课程的内容与本科生相比,增加了信息系统的作用,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的对应,信息系统的资源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授课形式以讲授、专题报告、讨论多种方式进行。主要授课教师:贾艳萍,韩雅鸣,王海竹、张志军。教材: Kenneth C. Laudon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企业的组织与技术(第六版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等。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信息、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在概念认识的基础上,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的关系,以及MRPⅡ、ERP等现代管理的思想。

第2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本部分主要介绍现代信息系统的技术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网络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的关键——数据库技术。让学生清楚:先进的管理思想必须建立在现代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才有意义。

第3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过程

本部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篇。开发信息系统首先要进行战略规划,所以首先介绍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步骤以及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战略规划之后是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所以接着详细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以及每个阶段进行的工作和步骤,开发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最后,介绍了目前开发系统开始普遍采用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和实践,要让学生学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第4部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

本部分主要从系统的角度介绍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运行管理、系统评价以及信息系统的发展对企业、社会的影响。其中还介绍了由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出现的决策支持系统。让学生清楚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工作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① 对本科生特征理解

根据多年多层次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本科一般没有企业管理和组织的切身体验,学习的驱动力相对比较被动,学生比较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性,因此从教学内容来讲。侧重于系统性概念和知识,以及注重培养信息系统的思维能力。另外,本科生往往可以有较多时间用于看书和讨论或作业。

学生在学本门课程之前一般均已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管理学等课程。

② 课程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作用、技术基础和基本方法,培养用MIS的观点来分析企业和组织,来开发企业和组织的信息系统。

3、实践性教育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考虑到学生事先已经修读过信息技术或计算机基础知识类的课程,所以不是单纯面向技术的课程,因而没有安排上机实验。尽管如此,为了增加实践性的教学效果,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 实用系统演示

在讲解到各个部分时,课堂上不仅介绍概念知识、理论原理,还选择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演示,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系统演示或由教师(或助教)来演示,或由学生自己亲自操作。

② 案例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

利用书本上和教师收集、编写的实际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开展小组讨论,并到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概念和知识,效果是不错的。

经过几个学期经过几个学期的试验,学生反映良好。

③ 系统开发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小型管

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从系统的选择、调查、分析、设计到最后的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在介绍完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内容后,就安排学生开始系统选题和调查,学生的开发过程与授课过程同步进行,课堂教学完成进行系统评测。评测依据是系统实现效果和各阶段的开发报告。

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国内的优秀教材,近几年采用的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黄梯云教授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本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系统,而且每章都附有实例、案例或演示示例,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由于信息系统发展很快,所以,课程组成员每一学期末都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在下一个学期的教学中进行删旧添新。

我们根据自己的特点、目标,编写了实验指导书,教学大纲现在已编写了两个版本。使用效果良好。

2.通过校园网拓宽学习资料来源:

对于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求所使用的案例要保证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更新,所以,教师们经常通过校园网下载收集案例、素材,并相互进行交流。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内容,通过校园网浏览相关的资源信息,丰富学习内容。

3.实践性教学环境

每一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去校外实习基地学习、参观,了解企业使用信息系统情况,让学生清楚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中找出问题,在系统开发实验中,针对性地开发解决问题的系统。

4.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近年来一直在我校多媒体教室里上课,每堂课都采用PowerPoint,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校园网想授课教师发邮件,授课教师也采用校园网向学生布置作业、提供学习资料。网络教学环境为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有:

1、教师课堂讲授:主要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关键性的概念和知识。

2、小组案例讨论:主要加强培养学生利用基本概念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利用小组内同学的讨论,可以取到互相启发的良好效果。

3、小组课堂交流:把课后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到课堂上,便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同时也让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或知识的误解之处,并及时加以纠正或引导。

4、应用系统演示:课堂上安排系统演示,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现代应用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5、课后小组大作业:调查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完成报告,并在课堂进行交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MIS概念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6、系统开发:应用所学的开发方法、思想,选择一个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按小组进行开发,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体会系统开发过程。

 
 
版权所有: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Copyright @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140号 电话:0351-7666126 邮箱:xxxyds@163.com

技术支持 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